分页: 1 / 1

查尔斯·肯尼:全球性阶级政治或卷土重来

发表于 : 周六 2月 01, 2014 5:55 pm
jack
在伦敦海格特墓地卡尔•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碑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然,事情的结果并没有像这个样子。不过,有一种流派设想,一种全球性阶级政治正卷土重来。如果是这样,全球的精英们可能要开始颤抖了。当然,这听起来并不像原来呼吁拿起武器来那么危险,不过一个新的幽灵可能很快就会让全球1%的人恐惧不已:中产阶级的激进主义。

马克思回归了

有一种流派设想,一种全球性阶级政治正卷土重来

收入不平等走向全球化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背后有一种预言性的逻辑。人民大众对一小撮富豪统治集团的斗争必然只有一个结果:无产者得1分,富人得0分。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冲动从根本上说也是全球性的——工人阶级共同经历的极度贫困和产业生活的灵魂丧失将超越国家和大洋的界限,从而把他们团结起来。当马克思写下这些话时,国与国之间的穷人非常相似——或者至少很快会非常相似——的观点是很合乎情理的。

据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说,《共产党宣言》问世的1848年,全球范围内收入的最大不平等是由国家内部的阶级差异造成的。虽然有些国家显然比别国更加富有,但一份在英格兰被人视为让人变得富有或者让人陷入贫困的收入换到法国、美国乃至阿根廷也基本如此。

但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随着工业革命加快步伐,这种差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是马克思全球无产阶级革命预言被证明是错误的一个原因。《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若干年后,英国工人的工资开始攀升。这个趋势也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和北美应验。世界进入到一段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兰特•普里切特所说的“分化的大时代”。历史统计数据库麦迪逊项目显示,1870年英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1990年美元计算,经过购买力的调整——约为3190美元,非洲的人均GDP为648美元。相比之下,2010年英国的人均GDP为23777美元,非洲平均为2034美元。140年前,一个非洲人的平均财富相当于英国人的大约五分之一。如今,他的财富只相当于不到十分之一。

虽然许多美国人对高得离谱的高管薪酬以及对冲基金红利义愤填膺,但一个难以接受的经济事实常常被人所忽视: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到持续增长期,国家间的收入差距开始大大超越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这意味着伦敦东区的一个临时工的收入只能勉强度日,但如果把她放到拉各斯,英国临时工的收入会让她过上女王般的生活。如果你那点微薄的年终奖让你感到恼火,想想看:印度最富5%人群的平均收入大约相当于美国最穷5%人群的平均收入。正如银行和跨国公司一样,,财富和贫穷现在也走向全球化了。欧洲和美国的一个最低职位的市政工人要比贫穷发展中国家的同行们富裕得多(即使考虑了购买力平价的因素)。

他们要比这些国家中仍旧靠小农经济或小微企业来维持生计的绝大多数人富裕。

对不起了,卡尔:欧洲和美国的穷人如果按照南亚和非洲的标准来说则算得上收入的精英阶层,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无产者还没有联合起来的原因。

不完全是无产阶级革命

然而,这一切可能很快会改变。全球化可能是20世纪90年代的口号,但它仍然在发展。随着相互关联的全球市场变得关联度越来越高,平均收入正走向趋同。过去1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收入的差距在缩小。经济学家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变得犹如今天的整个欧盟一般富有,巴西也不会落后很远,人均GDP将达3.1万美元。他估计印尼的人均GDP将达2.3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高科技强国韩国。

简单地说,这意味着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世界很多地方很快将变得富有,或者至少是殷实的中产阶级。根据我与全球发展中心的同事萨拉•戴克斯特拉所做的预测,约16%的全球人口现在生活在世界银行所定义的“高收入”国家中。如果增长势头继续,到2030年,世界上41%的人将被归入“高收入”阶层。总之,如果发展中国家继续以我们最近所见识过的速度增长,国家间的不平等就将缩小——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将重新成为全球不平等的主要源头。

事实上,正是因为拉各斯和伦敦的富人和穷人将变得越来越相似,所以到了2030年,全世界的劳动者更有可能团结起来。随着技术和贸易拉平了竞争环境.把人类紧密联系起来,全世界约35亿劳动者可能最终会意识到他们彼此间的共同点要比与国内超级富豪的共同点多得多。

他们将迫使各国政府合作,确保他们的血汗不会过度地滋养一小撮全球资本主义精英,而是惠及大众。他们将着手关闭世界富豪藏匿财富的避税天堂。

他们将呼吁通过条约,防止为了吸引公司而在劳动法规和税率上“竞相降低门槛”。通过努力开拓使得劳动力在国内和国家间自由流动,他们将致力于确保不只有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能从全球化的生活方式中受益。当然,这并不完全是无产阶级革命。但话又说回来,中产阶级从来就不是最狂热的革命者——而是最有效的。

(本文原载于美国《外交政策》网站2014年1月21日,原标题:Marx Is Back)